行业新闻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 >

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石菖蒲中抗抑郁活性成分的筛选

时间:2019/9/29 18:58:21

抑郁症是一种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的精神障碍性疾病,已成为当代社会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。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抑郁药主要是基于“单胺神经递质假说”而研发的单靶点药物,包括选择性5-羟色胺(5-HT)再摄取抑制剂、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(NA)再摄取抑制剂、选择性NA/5-HT再摄取抑制剂、单胺氧化酶抑制剂(MAOI)及5-HT受体激动剂等[1]。但这些药物有效率较低、不良反应多,停药后易复发,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[1]。随着中医药的发展,中药或中药单体为治疗抑郁症带来了新的方向。


石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,具有开窍豁痰、醒神益智功效,临床上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[2]。石菖蒲是抗抑郁中药复方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之一,石菖蒲单味药的不同提取部位均能抗小鼠抑郁和焦虑行为[3],但石菖蒲抗抑郁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。本研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,以单胺氧化酶A(MAO-A)、多巴胺转运体(DAT)、5-羟色胺转运体(SERT)和组胺H1受体(H1R)为作用靶点,研究石菖蒲抗抑郁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,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。


1  材料与方法


1.1  配体库的建立


采用传统中药药理数据库(TCMSP,http://lsp.nwu.edu.cn/tcmspsearch.php?)建立石菖蒲口服易吸收化合物库[4]。以石菖蒲为关键词检索到105个化合物,利用口服生物利用度(OB)≥30%进行二次筛选[5],得到65个化合物(包括 Beta-细辛醚、Alpha-细辛醚),占到总化合物的61.90%。用ChemBio 3D绘制候选化合物(配体)的三维结构,并使用MM2力场进行构象优化,将处理完毕的小分子保存为Mol2的格式,最后使用AutoDock tools(ADT)保存为PDBQT的格式备用。


1.2  受体蛋白的准备


抑郁症相关药物靶点参考治疗靶蛋白数据库(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 TTD,http://bidd.nus. edu.sg/group/cjttd/),结合文献报道[6-8],选取与抑郁症相关的4个靶点蛋白作为受体蛋白,分别为代谢多巴胺(DA)、5-HT和NA的MAO-A;与DA摄取、转运有关的DAT;与5-HT摄取、转运相关的SERT;以及与镇静、抗焦虑有关的H1R。靶点蛋白结构全部来自于RCSB蛋白数据库(http://www.rcsb.org/),靶点代号(PDB ID)以及其蛋白结合的原配体见表1,用ADT对原PDB文件进行下列处理:(1)去除溶剂分子(即水分子);(2)去除配体分子;(3)蛋白分子加极性氢。




1.3  对接参数的设置以及验证


采用的分子对接软件为斯克利普斯研究所Olson课题组开发的AutoDockVina,进行半柔性分子对接计算。AutoDockVina采用复杂的梯度优化算法来加快局域极小化的过程,并采用了多线程技,相比AutoDock 4在速度上提升了约2个数量级且精度更好[9]。半柔性对接指的是对接中小分子配体的构象是柔性,可以发生改变,而受体蛋白则是刚性,不发生变化。以靶点蛋白原配体作为中心设置格点,设置的中心坐标以及盒子大小见表2。




使用Chimera[10]软件将靶点蛋白的原配体的构象抽取出来,保存为PDB的格式,并用ADT处理为 PDBQT的格式备用。然后利用Autodock Vina将原配体对接回去,选取能量最低的构象与原配体计算均方根偏差(RMSD)、亲和力(Ki)以衡量参数设置的合理性。利用软件VMD计算RMSD,Ki根据以下公式计算,Ki=exp[(ΔG×1 000)/(Rcal×T)],其中ΔG单位为kcal/mol,T=298 K,Rcal=1.987 19 cal/(mol∙K)。根据最低对接能、RMSD、Ki衡量参数设置是否合理。对接参数以及结果见表2。


以上靶点蛋白的原配体均能成功对接到靶点蛋白的活性中心上,RMSD均小于0.20 nm,并且其Ki分别为416.49、54.90、16.83、65.00 nmol/L,与文献报道[11-14]的生物活性处于同一数量级,表明对接参数设置合理。


1.4  石菖蒲的化学成分与靶点蛋白的分子对接及其筛选标准


分别用处理好的候选化合物与上述4个靶点使用AutoDockVina进行对接,并计算Ki。根据候选化合物和阳性药的整体对接结果,避免高得分(亲和力)化合物的屏蔽作用,减少假阴性化合物的产生,将每个靶点的亲和力排名前10%(前7位)的化合物(如有亲和力相同的化合物则并列)认定为阳性结果[15]。利用Pymol与Ligplot分析和观察化合物与蛋白的对接结果[16-17]。


联系我们
联系我们

手机:13928349618
电话:02061875428
广州市白云区民营科技园北太路1627号敏捷科创中心1栋705

友情链接 links

出格 BAIDU 新浪

[向上]